x
文 / 七公
来源 / 节点财经
事关“内卷式竞争”,高层果断出手!
近日,高层召开会议,策略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将从创新驱动、地方约束、产业布局、行业自律四个方面,系统整治当前多个重点产业中出现的“内卷式竞争”问题。
这一表态从宏观视角释放出强烈的纠偏信号,即对各行各业存在的零和博弈、重复建设、低质扩张等现象进行规范和约束,也预示着,我国制造业及新兴产业正步入从粗放耕作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渡期。
而在越卷越烈的车圈,长城汽车掌门人魏建军很早就洞察弊端,亦多次在公共场合直言,“非理性、无边界的竞争已严重损害车企利益,冲击上下游,甚至拉低中国品牌的对外形象。”
如今回望,魏建军再次“神预言”——是真心为行业把脉、铸魂的人。
01 “内卷式竞争”的代价触目惊心
浪费资源,加剧内耗、削弱信任、扼杀创新、阻碍进步……毫无疑问,“内卷式竞争”已成为当下全社会的“毒瘤”,其中,又以汽车行业最为具象。
数据显示,2024年,车企“价格战”造成直接损失1380亿元,显著削弱汽车行业利润至4623亿元,同比下滑8%,利润率仅4.3%。
对比之下,丰田2024年的利润高达2364亿元,利润率为 9.9%,相当于用一人之力,干出了中国数百家车企的半壁江山。
拉长视线,2021年——2024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毫无招架之力地坠落,从6.1%到4.3%,再到2025年一季度的3.9%,完美演绎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句话。
3.9%是个什么水平?相当于卖出一台10万元的车,我们的车企最后落在“口袋”里的钱,尚不及丰田的40%。
实际上,在无休止、恶性的“价格战”之下,大量车企都在亏钱。
表面上风光无比的新势力,也只有理想、赛力斯等极个别选手做到了收支平衡。少数车企,为了抢客户、夺份额,不惜低于成本价卖车。
这是一击“自伤拳”,不仅吞噬了行业的健康利润,也榨干了部分成员的生命力。
《节点财经》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年,就有不下10家车企,面临生存危机,或者“奄奄一息”,或者提前“烈士”了,诸如远航汽车、合创汽车、极越汽车、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
车企的日子不好过,冲击的是整个产业链。
很多车企为了降本,只能拖款压价,导致上游供应商流动资金紧张,身小体弱的中小企业往往因无力承受,又无门求路,濒临破产。
过去一年,全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失血”,平均单店亏损178万元,某豪华品牌经销商甚至创出月亏一两百万元的记录;超4000家经销商退网或关门,日均倒下10家。
北京某宝马4S店负责人难掩苦涩:"卖车就是在烧钱续命。"
触目惊心的代价,让专注造车35年的老将魏建军痛心疾首。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自2024年以来,魏建军一再站出来疾呼:“这种无底线的降价,都不盈利。企业不盈利,哪有走得远的。”“任何商业都需要有利润赚钱造血持续投入才能得到发展。”
他领导的长城汽车以身作则,不追逐泡沫,选择一条克制的路径,也收获来自市场的犒赏。
财报披露,2024年,长城实现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实现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7.83亿元,同比增长56.49%。
02 用户终将为耐久性买单
单纯地拼价,一味地便宜,亦不乏有厂商铤而走险,偷工减料、财务造假等,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产品瑕疵丛生,严重损害用户权益,也威胁产业安全。
比如,某新能源车企虚标续航里程,实测缩水40%,遭到车主集体维权;某新势力“月销3万却召回2.8万辆”;为了冲榜造势,某自主品牌隐瞒新车已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并投保交强险的事实,涉嫌将已上险车辆二次出售……
面对此情此景,魏建军毫不讳言地指出:“当一个事物,一个社会弥漫着那些说假话、到处是谎言的时候,一定得不到健康发展。长城汽车一直秉承诚信第一的原则,我们一直在践行对国家、对社会、对用户的诚实和信用。”
同时,他公开质疑各色排行榜的片面性和水面下的暗箱操作,呼吁公布投诉率、纳税额等多维准绳;揭露竞品排放不达标问题,不耻于妥协交易。
在魏建军看来,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但绝不是快消品,“用户终将为耐久性买单”。
长城汽车本着求真、求是的态度,把握有的放矢的原则,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在该“卷”的靶心用心卷。
当行业沉迷激光雷达堆料,冰箱沙发大彩电的繁华表象时,长城汽车却将98亿元研发经费中的相当比例,砸向了底盘防锈工艺、车身高强钢占比这些"看不见的质量"。
在长城汽车分布各地的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工程师们孜孜不倦地钻研如何让车身焊缝的抗扭刚度提升5%、如何让底盘防锈涂层多抵御300小时盐雾腐蚀。
据《节点财经》了解,长城汽车的众多指标都高于国家强制标准:A柱强度达到1500MPa—2000MPa,国标通常为900MPa—1500MPa;车顶抗压普遍在4倍以上,国标为整车整备重量的3.0倍或45.0kN(取较小值);2025新版国标要求电池在单体热失控后需提供报警信号且不起火不爆炸,而其采用多通道定向排气设计,即使内部电芯发生热失控,也能快速排出高温气体,防止热扩散……
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尽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户总会给出客观评判,亦会真金白银地投票。
长城汽车的投诉率远低于行业均值21.3%;
J.D. Power 2023中国车辆可靠性(VDS)研报中,长城汽车以135个PP100(每百辆车问题数)位列自主品牌魁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证实,长城汽车三年平均保值率较新势力高8-15个百分点。在二手车市场,坦克系列凭借三年平均保值率61.53%,遥遥领先;
2024年,长城汽车单车收入16.38万元,较2023年再增加2.30万元;毛利率19.51%,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带动单车利润至1.03万元,较2023年多赚0.46万元。
03 行业迎来“觉醒时刻”?
把头埋进沙子里,并不能真正躲避危险;掩耳去盗铃,也不会真正让铃铛不响。
当“工业上的明珠”迷失在无序混沌和虚妄喧嚣中,我们需要拿着火把,敢于拨云见雾的人。
诚然,魏建军频频发声的举动也引起了不小的舆论争议,有人质疑他“破坏和谐氛围”。但不可否认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推动行业走出“唯销量论”、“弯道超车”等认知误区,迎来“觉醒时刻”。
现在,愈来愈多的车企意识到“价格战”不可取,“放血式”的打法终究是饮鸩止渴,只有回归商业本质和造车初心,用价值的“茅”撬动市场的“盾”才能行稳致远,大家也开始不自觉地谈质量、谈品控、谈用户体验。
具体要怎么做?造车至今35年的魏建军已然做出表率,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沉心静气修炼内功。
一方面,以大理想、大责任、大格局的“大我”定位和眼界,海纳百川,虚心向高手学习。
魏建军曾坦言,“我们的产品在用户的口碑里边有‘标签’—— 皮实、耐用,但是要是跟国外的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碰到更优秀的对手,长城汽车秉持取长补短的精神,放低姿态,从优秀前辈处汲取精华、双方资源互补,比如和宝马“联姻”,和网络埃米尔福莱(Emil Frey)集团、英之杰等合作,寻求效率、效益最大化。
《节点财经》获悉,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的“人才库”拥有 1万余人,包含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的近百人外籍专家团队。
尊因循果,这又为长城汽车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拓展成长半径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依托自身禀赋和努力,自力更生避免“卡脖子”,逐步构建起从源头材料(光伏、太阳能、氢能等)→核心部件(内燃机、电机、电池、芯片等)→软硬件(算法、智驾、智舱等)的闭环,形成高度协同,能量可循环的生态壁垒,全覆盖汽油、柴油、混动、纯电、增程等汽车动力形式。
企业蓬勃生长离不开背后的技术支撑,长城汽车的专利数量持续引领行业。
2023年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榜单上,长城控股以专利公开量达6888件,专利授权量达4665件,连续三年稳坐中国民营车企集团头把交椅。
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达1838件,专利授权量达1375件,同样连续三年获在华车企拔得头筹。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为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占总销量的比重扩大到36.8%,接近四成。
这从侧面反映出,长城汽车的硬实力与本土化运营能力得到广泛认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加速蔓延。
老兵不老,仍然冲锋一线。
拒绝短期狂欢,坚决捍卫秩序,魏建军的“人间清醒”,撕开了行业“内卷式竞争”的遮羞布,更在产业治理层面投下了一枚思想核弹。
当监管的利剑遇上“开悟”的行业,也意味着魏建军的呐喊终于听到了回响,中国汽车这场延续多年的“高烧”,正草蛇灰线地展露“烧退”迹象,迈向健康、有序的轨道。
*题图由AI生成
图片来源:苍天白鹤 / 志丹县时装周
在商丘市的时尚圈中,这种风格已经成为许多时尚博主和明星的首选。无论是日常街拍还是重要场合,都能看到这种风格的影子。它不仅仅是一种穿着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时尚不仅仅是关于衣服,它是存在于空气中的东西。它随风而来,随着事件的发生而预示,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发生的事情。" — 小马探花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这种风格,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合和个人气质进行调整,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